胃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,表现胃与十二指球部的慢性圆形溃疡,临床上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呈节律的典型的上腹部疼痛为特点。溃疡亦可发生于食管下段或空肠,但绝大多数位于胃和十二指肠球部,故称胃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,亦称之为消化性溃疡。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但以中年及青年为多见,男性多于女性,在我国约为3.4:1。本病的上腹部疼痛为突出症状。痛的性质表现不一,如隐痛、钝痛、胀闷痛、灼痛、咬痛、饥痛,甚则刺痛、绞痛,疼痛发生具有高度节律性,胃溃疡多在进食后30分钟左右发生疼痛,持续1-2小时后才逐渐缓解,下次进食后重复。故有进食-疼痛-缓解-进食的规律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在食前2-4小时发生疼痛,多呈饥饿样痛,进食后缓解,故有疼痛-进食-缓解的规律。疼痛常可放射他处,如脊柱两旁,胸骨附近。疼痛是一个复发与缓解相交替的慢性和周期性过程,病史多长达数年至数十年,复发期可长达一二星期至数月,以数星期为多。秋末冬初是发病最多的季节。除疼痛外,常兼有嗳气反酸,上腹胀闷等消化系统症状及流涎,或恶心呕吐等幽门痉挛的表现。少数患者平时无明显症状,首次出现的即为溃疡的并发症,大量出血或穿孔等表现。检查一般缺乏体征,发病期仅在上腹部正中或梢偏一侧(常为右侧)有轻度压痛,有的病例在背部7-12胸椎两旁有压痛点。本病可由X射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确诊。 一、中医对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因、病机的认识。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发生与情至不舒和饮食所伤关系密切。历代医家都认为由于情至不舒,忧伤恼怒,郁而不解,伤及于肝,肝气郁结,疏泄失常,横逆犯胃,胃气失其和降,气血滞而不行而致胃脘疼痛。若迁延日久,肝郁化火,证见胃中灼热,口干而苦,甚则热伤血络,迫血妄行,上逆为呕血,下注为便血:若热伤胃阴,则出现胃脘隐痛,口干少津,舌红苔少,饥而不欲食等胃阴不足症状:若肝气犯脾,脾失健运,则湿浊内生,升降失常,胃气上逆而见嗳气、反酸、恶心、嘈杂等症:若肝郁气滞,久痛入络,络脉失和,气血淤滞,则可见上腹刺痛,痛而拒按,甚则脉络损伤出现呕血黑便。 此外,亦可因饮食不节、饥饿无常,或暴饮暴食,损伤脾胃,致脾不健运、气不和降,气机阻滞,则胃脘疼痛:或嗜烟酗酒,过食辛辣等食物,亦可损伤脾胃,导致湿热内生,通降失调,则胃脘痛,嘈杂、吞酸、呕吐等症。若素体虚寒,或劳倦内伤,或久病不愈,损及脾阳,致中阳不振,则出现脾胃虚寒等症状,如胃脘冷痛、喜嗳喜按、食少便溏等。若中气不足,脾不统血,气不摄血,亦可发生呕血、下血。 二、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鉴别诊断
十 二 指 肠 溃 疡 胃 溃 疡 临 床 表 现 1、疼痛与进食的关系:疼痛-进食-缓解-疼痛。疼痛多发生于餐前。 2、常夜间痛。 3、疼痛:节律性、周期性、慢性。 4、压痛点:前正中线,脐上偏右。 疼痛与进食的关系;进食-疼痛,多在饭后0.5-1.5 小时疼痛。 2、夜间痛不常见 3、恶心、呕吐、气胀较常见。 4、压痛点:前正中线,脐上偏左。 病 程 1、起病后10-25年间病情缓解与恶化,一但有了溃疡便一直有。 2、季节性(冬季)发病倾向。 1、病情缓解与恶化较十二指肠溃疡少见。 2、无季节性发病倾向。 3、高复发率。
三、中医辩证论证:
(1)肝胃不和型 主证:胃脘胀痛,痛引胸胁、嗳气或矢气后疼痛可减,时有恶吞酸、嘈杂,每有情致不遂而加重,舌苔白薄,脉弦。治法:疏肝和胃。 (2)虚型:主证:胃脘疼痛连及背部,嗳气泛酸、喜嗳喜按、畏食生冷、心烦善怒,舌苔薄、舌质淡、舌边有齿印、脉弦。治法:疏肝、健脾和胃。 (3)脾胃虚寒型:主证:胃痛久发、隐隐发痛,多在饭前或夜间疼,迂寒则痛甚,痛时喜热、喜按,进食后疼痛缓解。脘痛痞闷或胃中冷痛,呕吐清水,纳差、便溏、面色萎黄、精神乏力,舌质淡、舌边有齿龈、苔薄而润,脉沉缓或沉细。治法:健脾温胃 (4)胃阴不足型:主证:胃疼痛势缠绵、隐隐作痛,胃中灼热、口燥咽干、心烦似饥、口干思冷饮、便秘、舌红少津、脉多弦细而数。治法:养阴益胃。 (5)血淤络伤型:主证:疼痛剧烈、痛处不移、势如针刺或通彻胸背,肢冷汗出,食后痛甚或呕血,反复黑便,舌质暗或有淤点,脉象弦色涩或细涩。治法:和血、化淤、止血。 王栓小大夫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,在上述辩证论证基础上研究出有独特疗效的中草药配方,对各型胃十二指肠溃疡有奇效。从医四十年来治患者数万人,无复发,一般病性,只一个疗程(四十天)即可治愈。较为严重者2-3个疗程治愈。免除患者的手术之苦。除溃疡病外,王大夫对急慢性,糜烂性胃炎,表现性胃炎,也有显著疗效。他撰写的有关论文引起学书界广泛赞誉。
|